产假够不够你想要多久? 多数妈妈选休假一年
发布时间:Sep 15, 2014 5:07:41 PM 查看次数:8564次
近日,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幼君建议将女性产假延长至三年,并由社保或财政提供生育津贴的话题,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,支持者认为职场女性现有产假不够用需要延长,也有反对者担心女性工作本就难找会加重职场性别歧视。然而,纵有千般议论万般争议,唯有职场女性更有发言权。她们对产假该不该延长怎么看待?产假,她们到底想休多久呢?记者辗转联系到多位职场女性,她们虽有人认为产假该延长,但均不认同三年产假的观点。对此,相关人士表示,三年不工作,容易和社会脱节,产假三年并不现实。
◎备孕妈妈丁晓明:三年产假会让自己脱节
25岁的丁晓明最近正忙着拍婚纱照,打算年底结婚的她如今在江苏一家医学设备公司做文职工作,“在那里工作两年了,工作和收入都比较稳定。”丁晓明说,她的准老公是一名销售经理,有着不错的销售业绩。婚后的第一大任务便是努力赚钱准备要孩子。她告诉记者,之前就跟男友商量过,结婚两年后再要孩子,用两年时间多赚些积蓄,以防到时手忙脚乱。
休完产假后是否还会适合原岗位呢?原公司是否会继续聘用自己在原岗位或是更高岗位工作?产假期间是否能得到基本的社会生育保障?在家呆三年与社会脱节所产生的知识滞后怎么办……看到网上关于“三年产假”的讨论,丁晓明在高兴之余不免有些担心。
“如果产假延长至三年,当然很高兴,但冷静下来想,这不是男女不平等的扩大化吗?”晓明说,“产假,听起来像是让妇女休息,还不是潜意识里把照顾孩子的责任推给女性,延长产假谁还敢雇未婚女性,这是变相把职业女性往家庭妇女上逼啊!”
在晓明看来,一年带薪休假最好不过。这一年自己身体需要调理,孩子也需要母乳和母爱。一年也不会让自己与社会脱节太久。
◎待产妈妈王蒙蒙:延长产假会更从容
同样期待“一年产假”的王蒙蒙是一位“准妈妈”,目前怀孕7个多月的她在济南市高新区一家设计公司上班,看着身边一位同事,晚上要照顾8个月大宝宝,白天要强打着精神上班,这使得她对接下来的生活也有深深的担忧。
“看她白天上班,晚上带娃,天天都是睡不醒的样儿。”王蒙蒙说,不光这样,休了6个月产假刚回到工作岗位的同事,白天要承受想孩子的难受,晚上要接受孩子半夜哭闹的折磨,“家里的宝宝一天没见妈妈,下班回家就缠着她不放,她根本没有太多休息时间。经常听她说现在能睡个完整的觉就很知足。”
王蒙蒙告诉记者,按照公司规定,顺产的话,自己可以享受五个半月的产假,但看着同事现在的状态,五个半月的时间根本就不够用。王蒙蒙说,虽说哺乳期上班后,公司也会安排每天一个小时哺乳假,但公司距家较远,这一个小时可以忽略不计。“真要能自由休假的话,能休到孩子上幼儿园才算好,可这也不现实。”王蒙蒙说,站在妈妈的角度上,产假当然是越长越好,可站在公司老板的角度来看,产假太长就不敢招女员工了。
◎30岁妈妈秦飞:就想陪孩子久一点
秦飞,30岁,目前在德州一家广告公司从事财务工作,因单位人手紧张,她还兼职行政后勤等事务。在单位雷厉风行的她忙起工作来总是井井有条,可提到一岁半的女儿,她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苦,“要是产假能长一点,也不会让孩子那么小就离开我。”
“孩子五个半月就被送回老家了,根本没空照看。”秦飞说,为了产后能多陪宝宝,预产期那天,她还在上班,好在宝宝比较“淡定”,没让妈妈从办公室直接进产房,产后休息了三个月,“产后奶水不是很足,又考虑到上班后没法按时喂,干脆就换成了奶粉。”
自己的父母还没退休,照看女儿只能指望远在德州庆云县城的公婆。公公身体不好,婆婆不能长期离家,秦飞只好狠下心将女儿送回了庆云老家。“一到周末就跑回老家,平时想孩子就打电话,听到孩子在电话那头哭,自己就抱着电话在这边哭。”秦飞说,现在孩子大了,她每两周会回老家一趟看孩子,实在太想孩子了,就让奶奶带着孩子一起到德州住上一小段时间。
“现在想来,宝贝在我肚子里呆的十个月是我俩朝夕相处最久的一段时间了。”秦飞说,理想的产假当然是越长越好了,现实一点来想的话,一年左右是最靠谱的,既能多陪陪孩子,也不至于落后工作太久。
◎二胎妈妈张苗:一年假期带娃最佳
今年33岁的张苗是一个两岁半女宝宝的妈妈,幸福的她现在又在孕育第二个宝宝。提到产假,她直言:“没错,一年是最好的,再长也不现实。”
张苗在济南一家大型装修公司上班,工作出色的她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也很高。因为婆婆已经七十岁了,在带孩子方面只能起辅助作用,而自己爸妈经营着一家公司,平时忙公司事务也无暇帮忙照看孩子。于是,女儿出生到现在都一直请保姆照看。今年春天,张苗给女儿报班学习,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。
实际上,前年年底因为工作需要,张苗的老公调去上海工作,留下张苗、一岁多的女儿和年迈的婆婆在家。张苗既要上班又要照看孩子,半年多的时间,她整个人瘦了十多斤。如今,又进入孕期的她经常感到疲惫,同时又期盼着第二个产假能够多一点时间。
“第一个孩子的时候,产假休了五个月,太短了。”张苗觉得一年产假是最合理的时间,可以陪小家伙更久一点,也能恢复自己疲惫的身体。一岁左右的宝宝开始长小牙了,可以增喂辅食,抵抗力变强生病也少了,自己可以更放心地交给别人帮忙带,上班也会更安心了,“不用一边惦记工作一边着急回家看孩子。”
◎备孕妈妈丁晓明:三年产假会让自己脱节
25岁的丁晓明最近正忙着拍婚纱照,打算年底结婚的她如今在江苏一家医学设备公司做文职工作,“在那里工作两年了,工作和收入都比较稳定。”丁晓明说,她的准老公是一名销售经理,有着不错的销售业绩。婚后的第一大任务便是努力赚钱准备要孩子。她告诉记者,之前就跟男友商量过,结婚两年后再要孩子,用两年时间多赚些积蓄,以防到时手忙脚乱。
休完产假后是否还会适合原岗位呢?原公司是否会继续聘用自己在原岗位或是更高岗位工作?产假期间是否能得到基本的社会生育保障?在家呆三年与社会脱节所产生的知识滞后怎么办……看到网上关于“三年产假”的讨论,丁晓明在高兴之余不免有些担心。
“如果产假延长至三年,当然很高兴,但冷静下来想,这不是男女不平等的扩大化吗?”晓明说,“产假,听起来像是让妇女休息,还不是潜意识里把照顾孩子的责任推给女性,延长产假谁还敢雇未婚女性,这是变相把职业女性往家庭妇女上逼啊!”
在晓明看来,一年带薪休假最好不过。这一年自己身体需要调理,孩子也需要母乳和母爱。一年也不会让自己与社会脱节太久。
◎待产妈妈王蒙蒙:延长产假会更从容
同样期待“一年产假”的王蒙蒙是一位“准妈妈”,目前怀孕7个多月的她在济南市高新区一家设计公司上班,看着身边一位同事,晚上要照顾8个月大宝宝,白天要强打着精神上班,这使得她对接下来的生活也有深深的担忧。
“看她白天上班,晚上带娃,天天都是睡不醒的样儿。”王蒙蒙说,不光这样,休了6个月产假刚回到工作岗位的同事,白天要承受想孩子的难受,晚上要接受孩子半夜哭闹的折磨,“家里的宝宝一天没见妈妈,下班回家就缠着她不放,她根本没有太多休息时间。经常听她说现在能睡个完整的觉就很知足。”
王蒙蒙告诉记者,按照公司规定,顺产的话,自己可以享受五个半月的产假,但看着同事现在的状态,五个半月的时间根本就不够用。王蒙蒙说,虽说哺乳期上班后,公司也会安排每天一个小时哺乳假,但公司距家较远,这一个小时可以忽略不计。“真要能自由休假的话,能休到孩子上幼儿园才算好,可这也不现实。”王蒙蒙说,站在妈妈的角度上,产假当然是越长越好,可站在公司老板的角度来看,产假太长就不敢招女员工了。
◎30岁妈妈秦飞:就想陪孩子久一点
秦飞,30岁,目前在德州一家广告公司从事财务工作,因单位人手紧张,她还兼职行政后勤等事务。在单位雷厉风行的她忙起工作来总是井井有条,可提到一岁半的女儿,她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苦,“要是产假能长一点,也不会让孩子那么小就离开我。”
“孩子五个半月就被送回老家了,根本没空照看。”秦飞说,为了产后能多陪宝宝,预产期那天,她还在上班,好在宝宝比较“淡定”,没让妈妈从办公室直接进产房,产后休息了三个月,“产后奶水不是很足,又考虑到上班后没法按时喂,干脆就换成了奶粉。”
自己的父母还没退休,照看女儿只能指望远在德州庆云县城的公婆。公公身体不好,婆婆不能长期离家,秦飞只好狠下心将女儿送回了庆云老家。“一到周末就跑回老家,平时想孩子就打电话,听到孩子在电话那头哭,自己就抱着电话在这边哭。”秦飞说,现在孩子大了,她每两周会回老家一趟看孩子,实在太想孩子了,就让奶奶带着孩子一起到德州住上一小段时间。
“现在想来,宝贝在我肚子里呆的十个月是我俩朝夕相处最久的一段时间了。”秦飞说,理想的产假当然是越长越好了,现实一点来想的话,一年左右是最靠谱的,既能多陪陪孩子,也不至于落后工作太久。
◎二胎妈妈张苗:一年假期带娃最佳
今年33岁的张苗是一个两岁半女宝宝的妈妈,幸福的她现在又在孕育第二个宝宝。提到产假,她直言:“没错,一年是最好的,再长也不现实。”
张苗在济南一家大型装修公司上班,工作出色的她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也很高。因为婆婆已经七十岁了,在带孩子方面只能起辅助作用,而自己爸妈经营着一家公司,平时忙公司事务也无暇帮忙照看孩子。于是,女儿出生到现在都一直请保姆照看。今年春天,张苗给女儿报班学习,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。
实际上,前年年底因为工作需要,张苗的老公调去上海工作,留下张苗、一岁多的女儿和年迈的婆婆在家。张苗既要上班又要照看孩子,半年多的时间,她整个人瘦了十多斤。如今,又进入孕期的她经常感到疲惫,同时又期盼着第二个产假能够多一点时间。
“第一个孩子的时候,产假休了五个月,太短了。”张苗觉得一年产假是最合理的时间,可以陪小家伙更久一点,也能恢复自己疲惫的身体。一岁左右的宝宝开始长小牙了,可以增喂辅食,抵抗力变强生病也少了,自己可以更放心地交给别人帮忙带,上班也会更安心了,“不用一边惦记工作一边着急回家看孩子。”
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②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点击排行
展会信息
头条新闻